乐鱼体育体育艺术节活动方案十篇

小编 2023-12-08 14:00

  乐鱼体育为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体育工作水平。

  学校层面普测每学年1次(第一学期进行,不含校运会)

  根据普测结果随机抽测相关学校(时间另行通知)

  2.参赛资格:参赛人员必须是本校在册在读学生(具体细则见竞赛规程)。凡是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如冒名顶替等,将取消该项目的参赛资格,并通报批评。

  1.学校要根据本活动方案妥善制定校级层面的活动方案,要把开展体育节活动作为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的重要手段,作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开展校级层面的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活动,3月底把学校达标活动方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备案。区教育局将2021学年区教育局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数据作为依据,对测试结果名列前茅者进行加分,加分数纳入体育节学校总团体分。

  2.宁波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暨重点中学田径比赛,参加对象为初、高中学生。初中以区少体校学生为主由区教育局组队参加,高中独立组队参加。市中学生四项联赛根据市教育局比赛计划和规程原则上由区级比赛第一名学校组队参加。对参加市级比赛的学校视比赛团体成绩情况给予加分,加分数纳入体育节学校总团体分。

  3.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根据区文体局相关要求组织部分学校参赛,参赛学生必须符合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比赛参赛运动员资格规定,并报区教育局备案,参赛经费由区文体局承担。

  7.2021年起,对指导学生在区级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练员颁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证书,具体执行细则另行通知。

  充分展示我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成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号)等文件精神,不断推进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让每位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2.参赛资格:参赛人员必须是本校注册的在校学生(具体细则见活动方案)。指导教师必须是本校在编教师,杜绝培训机构人员挂名。凡是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如冒名顶替等,将取消该项目的评奖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

  4.艺术节各项活动具体方案由区教育局根据本通知精神另行下发,合唱展演中,各校要根据区级活动方案组织开展校内班级合唱展演。艺术特色项目学校优秀剧目展演由学校结合本校艺术节或各大节日自行组织。

  5.2021年起,执行区级层面艺术节团体总分制度并列入学校年度考核,具体执行细则另行通知。

  6.2022年起,区中小学生声乐、器乐、舞蹈比赛将调整为重唱、重奏、舞蹈(二、三人舞)比赛。

  合起来,立足于本校实际,面向全体学生,积极组织落实艺术节各项活动,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艺术节的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2.推进教学,注重培养。各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普遍成立艺术社团,通过多种途经和载体给予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积极推进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3.精心组织,扩大影响。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做好艺术节的宣传工作,要在校园内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同时,要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突现本校特色,立足简朴、高雅、热烈、欢快,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充分展现本校的艺术教育成果。

  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努力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校园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用科技教育给孩子们筑起梦想,让青少年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充分体验科学乐趣,获得能

  2.参赛资格:参赛人员必须是本校正式注册的在校学生,不能冒名顶替。指导教师必须是本校在编教师,杜绝培训机构人员挂名。凡是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将取消该项目的参赛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

  3.承办方式:鼓励学校通过竞标的方式承办,竞标学校拟写竞标方案,区教育局根据学校器材、场地、组织水平综合确定承办资格。根据承办费用,教育局给以资金补贴。申报承办截止日期:比赛前一个月。

  1.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文件规定,各项竞赛成绩不纳入升学加分范畴,不再评选优秀科技辅导员及优秀团体奖。具体比赛规则及技术要求详见北仑教科网上公示。

  2.区级及以上科技类比赛,统一由区教育局委托青少年科辅协会组织或组队参加,并在区教科网。非区教育局组织的区级及以上科技类比赛,各校自行决定,并根据学校实际积极参加。

  3.各中小学要根据本方案妥善制定学校科技节活动计划,立足于本校实际,与学校社团活动、科技校园建设结合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重在普及,并积极组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以此推动学校群众性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综合。[1]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制定研究生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对于保障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基础性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2013年出台的《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单位应依据特定职业领域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要求,以及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科学制订培养方案并定期修订。培养方案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鼓励培养单位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自身优势,制订各具特色的培养方案。[2]

  为了保证和提高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国家下发的在职艺术硕士和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文件基础上,结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和目前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情况,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艺教指委)组织各专业分委员会委员及院校专家多次讨论、征询意见,完成了指导性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于2015年4月下发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各培养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本校的培养方案及实施细则。

  作为首批在职艺术硕士培养试点院校之一,南京艺术学院(以下也称我校)于2009年开始招收并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截至目前,我校在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电影、广播电视、舞蹈6个艺术硕士专业领域招收并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数近800名。在国家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时期,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和拥有30多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实践经验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南京艺术学院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改革适应新时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形势并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以来,南京艺术学院面向全国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包含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类。从专业方向类型上来看,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又分为理论类和实践类两种不同类型。在培养环节的各个方面,学术型研究生中的实践类专业方向尚未做到与理论类专业方向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其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中的大部分专业方向重复,这种结构亟待调整。为此,我校早在2013年下半年即开始对招生环节进行了调整:将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下的实践类研究方向全部调整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内,同时增加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专业领域。随着招生环节的结构调整,我校于2014年初也及时启动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工作。

  1.各专业领域下按照研究方向分别制订培养方案实施细则。艺术硕士的招生和培养领域分为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电影、广播电视、舞蹈、戏剧和戏曲8个专业领域,南京艺术学院目前在美术、音乐、电影、广播电视、艺术设计、舞蹈6个专业领域招收和培养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于艺术领域的特殊性,无论学术型研究生还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其招生和培养环节均在专业领域下细分若干研究方向。因此,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方案也遵循了以往的惯例,在各专业领域下分别细分了若干研究方向,并结合各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分别制定了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从而保障了就读该方向的研究生得到应有的专业和实践训练。例如,音乐专业领域下细分了声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西方管弦乐器演奏、作曲等研究方向,美术专业领域下细分了油画、版画、壁画、雕塑、中国画等研究方向,艺术设计专业领域下细分了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研究方向。

  2.建立了区分度较高的课程体系。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基础课(设置8个学分)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艺术原理、艺术创作方法研究、外国语;专业必修课(设置20个学分)部分,除了该研究方向的专业主课(专题)之外,还包括4-5门贴合该方向的理论及实践课程以及1门开放课程,旨在强化艺术硕士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选修课(设置6个学分)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课,专业选修课为该研究方向所属二级学院内部开始的与该研究方向有关联的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为跨学院、跨专业领域的选修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3.调整了实践环节。我校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践环节由学年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教学实习4个部分组成。特别是针对学年实践部分,为了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性特点,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要求在读期间需进行1-2次艺术实践展演。并且要求展示作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能够充分体现本专业研究方向较高的艺术水准。学年实践展示均需要进行等级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3]

  4.规定了毕业考核环节的具体要求。修订后的全日制艺术硕士培养方案明确了毕业考核环节包括毕业展演和学位论文2个部分的要求。毕业展演方面,设置了6个学分,对各专业方向的毕业展演作品的形式、内容等作了细化规定,毕业展演合格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方面,要求研究生紧密结合自己的专业艺术实践和艺术创作,根据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特点,针对自己在專业实践和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释,并且允许多样化的论文形式。此外,培养方案还对各专业方向学位论文的字数作了明确而有区别的规定。[3]

  相较于修订前的培养方案,我校于2014年初启动并修订完成的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毕业环节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课程体系和设置有待改进。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专业必修课应着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艺术修养,增强研究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并且要求学位课程与专业实践环节占到总学分的60%以上。目前我校在课程体系和设置方面,专业必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尚不能完全达到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所设置的实践性课程还不够多,而其中的1门开放性课程虽然定性为实践性课程,但是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落实情况不理想。另外,我校在广播电视和舞蹈领域下设的各研究方向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模块的学分为6个学分,与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不一致。

  2.实践环节有待调整。目前我校规定的实践环节包括学年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和教学实习。一方面,“社会实践”规定的要求较为模糊,且和专业必修课中的“开放性课程”要求雷同;另一方面,对于各专业领域下设的所有研究方向是否都有必要设置“教学实习”这一环节有待商榷。

  3.毕业考核环节有待优化。一是我校的培养方案在毕业展演部分设置了6个学分,此做法与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不一致,亟待改进。二是对毕业展演的具体要求上需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三是虽然规定允许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但是未对各学位论文的各形式作详细的规定和撰写指导,从而会导致实际落实效果大打折扣。

  4.艺术实践的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还很薄弱。2015年下发的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规定培养过程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要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但是目前我校的培养方案中未能明确规定和体现艺术实践条件的提升,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没有。

  针对我校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为基本依据,同时结合多年来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改革。

  根据全国艺教指委下发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5年修订版)》要求,艺术硕士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公共课着重提高研究生的总体素质;专业必修课着重提高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着眼于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4]此外,在选修课的学分设置上,广播电视和舞蹈领域要求不少于10个学分,其他专业领域要求不少于6个学分。

  因此,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3个模块,具体课程名称和学分设置如下表所示。此外,为保证专业必修课模块里设置的“开放课程”的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应特别规定其内容主要是与行业相联合的项目性课程,授课方式可以课堂外为主,具体内容可根据各专业方向特点自行安排。

  艺术硕士的培养过程要求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4]为强化全日制艺术硕士的实践训练,可将目前培养方案实践环节中原先设置的4个部分调整为学年实践、艺术实践和学术活动3个部分。调整后,一方面,“艺术实践”取代了“社会实践”,更加符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去掉了“教学实习”部分,避免了和学术型硕士实践环节设置雷同,也更加符合艺术硕士培养的规律和要求。

  首先,去除“毕业展演”的6个学分设置,与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保持一致。其次,进一步细化毕业能力展示要求。毕业能力展示主要体现学位申请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具体可采用毕业展演的方式。目前培养方案中部分研究方向的毕业展演要求还较为模糊,可操作性不强,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标准和要求。再次,针对培养方案允许多样化的学位论文形式,学校有关部门和二级学院应对允许撰写的学位论文形式作进一步细化的规定,从而保证艺术硕士毕业生的学位论文水平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准。

  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重点是艺术实践能力。稳定、健康的培养基地有利于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建立起高校与行业、企业的长效合作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5]

  针对艺术实践基地建设落后的局面,我校应积极与校外相关行(企)业联系,如演艺集团、电视台、演艺公司、舞蹈团等,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另外,还可以聘请上述行(企)业中具有丰富艺术实践经验的艺术家实际参与到学校全日制艺术硕士的艺术实践指导工作中来。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中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建立健全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宏观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积极改革和优化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细则,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肖念,关少化.硕士生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关键点以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培养方案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9):27-30.

  本学期一开学,音乐美术两组便对照工作计划,认真学习、研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经学校领导班子研究论证,多次调整修改,于3月中旬定好方案。

  活动内容包括美术、音乐两大块,美术成果作品展和文艺晚会两部分。校音美小组早着手抓好特长学生的培养,要求编排的节目必须能展示出专业教师的水平。

  从活动情况来看,本次艺术节活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首先表现在音乐和美术课堂也成了艺术节的活动领域。音乐学科强化了口风琴、舞蹈校本课程训练,使得大部分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为了增加艺术节的喜庆气氛,使此次艺术节成为孩子们的节日,在艺术节项目的设置和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充分尊重孩子意愿,使每项活动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美餐。

  项目设计新颖。新增了音乐剧、歌曲串烧、音乐快板等,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尤其是教师节目,老师一上场,台下的小观众个个都是热情洋溢、激情高涨。

  氛围营造得好。学校专门租用了舞台、音响、红色大气包彩门;台下学生按年级组成了方块队,各有各得标志,有的挥舞着彩色的气球棒、荧光棒、哈哈巴掌;有的是五颜六色的花束;还有的手执国旗,不停地表达着内心的喜悦;更有不少小演员,还带了自己的亲友团,拿着数码相机、亦或录像机现场拍照录像留念.......

  艺术的功能本来就是娱乐身心的,但艺术的表现却必须一丝不苟、勇于创造。舞台上演员们的表现都非常的投入,个个吸引你的眼球,连老师都惊叹学校原来隐藏着这么多能歌善舞的人才。书法、剪纸、折纸、绘画也吸引了大批的家长和学生前来欣赏……艺术节展露孩子们创造的天性和自信的品质,成为他们表现自我风采的大舞台。

  本次艺术节虽然准备时间很短,但活动项目是丰富而精彩的。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白天的开幕仪式、美术成果作品展示及晚上的文艺晚会。其中文艺表演包括舞蹈、音乐快板、音乐剧、古诗新唱、口风琴表演、器乐合奏等14个节目。

  单看28日晚上的文艺节目的演出。校舞蹈队带来的舞蹈《举手发言》表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争先发言的情景;音乐剧《快乐大扫除》的孩子,表演的惟妙惟肖;古诗新唱巧妙地将唐诗与歌曲进行了有机结合;音乐快板《校园常规记心间》不仅舞姿优美,词也写的非常好,唱出了我们是自信、阳光、健康、快乐的一小人......更让孩子们激动的还有教师的节目舞蹈《扎西德勒天路情》闪亮登场,孩子们激动的都站了起来;孩子们群体雀跃,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孩子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最富有活力的老师们,祝福老师越活越年轻。

  感谢赵校长,因为他的亲历亲为,大家思想更重视,节目更上档次;感谢音乐组的老师,正是他们极具创意的设计,节目才充满了灵动;感谢所有的男教师,因为他们,保障了后勤工作的周到细致;更感谢一线的语文数学老师们,正是他们,协调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理顺了教学与活动的关系,才保证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高质量组织好这次活动。。

  本次艺术节前期,忙于迎接国检;中期教学活动极为频繁,教师外出学习的活动相对集中,外派学习人员多;后期,又是一年一届的体育节,在时间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紧张和冲突,至使艺术节展示活动之前的许多艺术作品、艺术表演的精彩只能是相对的,都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由于音乐教师精力有限,虽然本次晚会每位老师都承担了5、6个节目的排练工作,但老师们实在有些吃不消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挥艺术节活动的教育效果,建议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改进。

  1、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方案一定要面面俱到,具体化、明确化,各负其责。又减小对学科教学的冲击,同时也有利于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现代图形元素受西方视觉符号的影响越来越大,导致现代图形元素充满西方化视觉符号,本土化视觉语言符号逐渐衰弱。[1]“基础图案”教学内容也逐渐远离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盲目追求国际化元素,基础图案教学中本土人文精神内涵和民族传统教学愈加式微。学生也过于重视图案外在形式美,忽略图案的内在精神。湘西染织艺术是我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这些经典的艺术视觉图形元素为中国现代视觉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将湘西染织艺术与现代构成元素相结合可创造出兼具历史美和现代美的视觉图形。“基础图案”课程教学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结合可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变化与协调是图案形式差别与相同的统一,通过在差异中寻找统一性和功能性,达到整体统一的艺术效果。如苗族服饰龙纹图案中的施洞织花腰围,纹样多且覆盖范围广,设计者将花草、鸟等图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各种形式图有条不紊的排列,达到复杂却不显凌乱的效果。[2]从细节上看,各类图案的线形和色彩均采用渐变或重复手法,使图案根据规律性和整体性,组合后产生统一的节奏感。

  抽象美与简化美是指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是相同事物间的代表性本质和特征,个性是共性的简化设计。个性来自共性,突出事物的本质。如苗族龙纹服饰通过构图、着色、线条、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段,表现出一种只有在传统现代艺术中才能见到的抽象构成意识,图案更具神秘色彩。

  节奏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化,韵律则比节奏更具感彩,让人产生旋律感。如苗族服饰中的常见的鸟和花草,通过反复、连续应用手法产生节奏感。龙纹图案则通过鳞片的排列方向、位置的差异产生韵律美感;鸟、花草、龙纹的结合则给整体图像如振翅起舞,给人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美。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素质水平高低决定了教学效率的高低。“基础图案”课程教学融入湘西染织艺术元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技能,更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课程教学改革应首先从提高教师的素质入手。

  1.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借鉴其它地区或国外的教材,学习他人教材编写模式和研究方法,完善自己的理论储备和教学模式。[3]

  2.请湘西染织技艺人才到学校讲授知识,让教师掌握和了解湘西染织艺术的传统技艺和历史现状,对湘西染织艺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形成对湘西本土民族文化的认识。

  3.加强电脑技术学习。组织教师集中培训电脑软件知识,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科研和教学的水平,增强教学实践能力。

  基于湘西染织艺术的“基础图案”课程改革应坚持实践性原则,将理论教学和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相结合,将“基础图案”课程内容及专业发展相结合,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和就业形势编制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因此,基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基础图案”教学需要增加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原始染织艺术作品的分拆、重组、嫁接等操作解析其中的艺术元素,让传统的美术图形充当新的图形角色,形成新的视觉感受。从这些民间美术元素中进行解构创造,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制作融合历史感和现代感的,同时又透着学生不同个性的设计作品。[4]

  湘西染织艺术的内涵极为丰富,这要求教师应重视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湘西染织艺术的内涵。基于教学指导要求,教学方法应重视实地体验,带领学生实地接触湘西文化,亲身体验湘西染织艺术,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生动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印象,产生更为深刻的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和挖掘本湘西染织艺术文化中的底蕴及内在情感,激发学生内在的视觉感染力。引导学生观看优秀的设计作品,观察身边优秀的实践案例,寻找湘西染织艺术元素在图案设计中的合理表达及应用。[5]在元素运用上,教学方法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以元素的内涵和意义作为使用元素符号的原则,而非生搬硬套的将元素符号作为装饰。强调探究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创作方法,寻找元素符号的文化根据,才能赋予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作品也才具有创新价值。而许多学生对详细染织艺术元素的了解很少,教师更需要对湘西染织艺术图案元素的概念、特点、发展历史进行讲解,介绍图案设计的基本技法、图案变化组合的设计方法等,让学生对事物描绘转变为思维描绘。

  传统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将详细染织艺术元素融入基础图案教学后,教师自身也处于学习地位。因而教学活动需要改变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将社会、企业、社区等主体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与社会、学生与企业、学生与社区的互动,让学生在社会、企业和社区中接受教育,获得提高。在多元化的互动模式中,教师应成为各种互动模式的主导,企业、社会和社区是学习的辅助力量,在企业、社会和社区的辅助下完成教学活动,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意义和生命力。

  “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教得更好,研究是为了教得更精。基于湘西染织艺术元素的“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入手,全方面完善教学,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受教育改革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还需要从深远及社会需求层面分析,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

  [1]谢琼梅,黄丹珍.基于本土民间美术元素的“基础图案”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93-95.

  [2]李超.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基础图案课程教学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1,05:158-159.

  [4]朱岸静.论中职美术专业基础图案创作教学改革与研究[J].艺术教育,2011,(06):63.

  促进中小学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开展教师培训的核心工作。教师培训主要从培训理论、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模式与方式、考核与评价、组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实践,努力构建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前瞻性的有效教师培训体系,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多年培训教学的观察、分析、实践和调研总结,笔者提出了艺术教师培训的顺向理念。由此,深入解析顺向美术教师培训、探讨构建与实施顺向美术教师培养模式,既是推进中国学校美术基础教育的必须,也是深化中国本土艺术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的有效途径。

  满足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应是艺术教师培训的首要目标,培训是否满足了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也应作为评价教师培训的重要权重指标。当下,中小学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受教育者满足需求的相关性峰值越来越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训目标定位的短浅性。主要体现在随着中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任务的完成,对教师培训的性质、功能、目标、动力与保障等伴随课程改革出现的一系列偏差,把培训目标单纯定位在学历提升、职称晋升、合格证书获得或完成继续教育课时等外在功能的层面上,缺乏体现对艺术教师内在素养的培育与外化知识技能更新转化的需求,缺少从长远的艺术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去培训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潜力与终身学习的未来艺术教师。

  第二,培训内容设置的僵化性。僵化性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的引领理念滞后与培训内容的设置缺乏实效性两个方面。一方面,引领具体培训课程的内容时,缺乏相应的理念更新性,导致培训内容与具体的教育教学现实脱轨,造成教师实际教学转化困难。另一方面,在培训课程和内容的安排上,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学员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反思性、探究性、互动性、情境性、实践性课程内容偏少,缺乏培训实效。

  第三,培训形式策略的单一性。目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是行政指令性计划为主,培训形式基本上是采取短期集中面授,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课堂讲座教学为主的单一形式,对学员在受教育背景、教龄、经验、职称、能力以及教学的理念、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性缺乏考量。

  第四,培训管理模式的非专业性。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关系到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过程的实施、培训服务的质量和培训效果的评价。培训管理模式的非专业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一些组织与管理者对受训者的需求和专业发展缺乏认识高度,另一方面本身缺少参加实际培训活动,培训组织管理的理念不够创新,途径策略不够实效,对培训过程的参与程度有限。

  目前,在还没有形成教师培训的“专业发展标准”或“项目实施标准”的情况下,培训目标的界定和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遵循“在多元中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的总体原则。研制一个切合培训实际目标的培训方案是培训获得实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培训方案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学时)、培训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培训方式、培训教材与教参、培训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价等内容,核心是确立具体的、可操作的、可监测完成的培训目标。“在研制培训方案时,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考量,提高方案设计的有效性:一是在有效组织方面,实施流程是否规范有序;二是在有效教学方面,培训者是否已经化‘理论’为‘实践’,倡导的经验是否具有可迁移性和可运用性;三是在有效需求方面,学员的教学难点、疑点、热点是否得到解惑和诠释;四是在有效互动方面,师生是否营造了智慧共享的交流互动平台;五是在有效提升方面,学员的是否能够从‘一般经验’升华到‘核心经验’,从‘经验型教师’升华到‘未来型教师’;六是在有效评价方面,考核方法是否能够促进学员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七是在有效管理方面,服务水平是否保障培训正常有序愉悦地实施。”在确保了培训方案依循一定原则,能切实保证培训实效性的基础上,艺术教师的培训机构与培训者需要贡献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多模式培养易于择优避短地进行培训活动,在活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优化整体艺术教师培训的模式建设是增益无穷的。

  针对当前中国美术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以全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加速美术基础教育改革。其中,研究提出的“顺向美术教育”思想是在艺术教育视野下寻求美术教育教师培训的学理依据。“顺向美术教育”是指美术教育实施者依顺受教育者的情势潜质和需要而实施的美术文化的社会性育人活动。其包含顺势和顺心两大切入取向内涵。所以,顺向美术教育也可称为“顺势、顺心美术教育”。通过向心调控、牵引情境、顺理导向、特型示范、双向交流、“审艺”评价等教学培训方法,可以有效引领艺术教师培训的目标导向与方法探索,并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促使儿童身心发展和美术文化素养的形成。

  进行艺术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是多样化的。在研究制定实施艺术教师培训的“顺向”模式过程中,首先,应本着实效性原则而展开建构具体的教学培训模型。其次,研究可操作的建构艺术教师培训“顺向”模型的方法。即用逻辑法、要素法和学科学习内化关联法等方法进行实操作。最后,有效搭建顺向艺术教师培训的模型。即以专业素养、理性精神为核心,关照和关联学生的心性个体判断,而进行向心调控、创设具体的情境、预设牵引师生双向互渗交流、审定“艺性”的生态运行模式的逻辑框架(见下图)。

  第一,向心调控。向心是根据每个培训教师的受教育背景、教龄、经验、职称、能力以及教学的理念、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个体观察指导,顺其心化的进行收放自如的调控。主要

  针对受训者的主体性、专业性进行的实际培训活动。一方面,突出受训者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教育培训的师范专业性。一要适当增设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教学技能方面的更新性内容,除了促进教育教学理论转化外,还要适应当代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二要进行多学科知识的渗透、整合与拓展,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学术型与技能型并举的教师。

  第二,牵引情境。牵引情境是指培训者要在为各个接受培训教师的独特教育教学理念的开发上预先设置的一个“场”,在这个“场”中制造引发创新成果的氛围、疏通日常教育教学障碍,使任何一个受培者都自由地打开心性进入具体的培训情境中来。主要强调受训者要顺应艺术教育的时代性、发展性。其一,艺术教育的时代性规定了要根据当代艺术社会学的特点和未来教师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基础艺术教育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个人能力、人格、经验的阶段性变化,从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补充,转向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尤其要突出教师的自我潜能的激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能力。其二,艺术教育的发展性强师人力资源的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把教师个人目标、学校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认知与人格的并重,实现受训者在知识、技能、人格、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顺理导向。顺理导向中的“顺”之核心是一种具体的“提示性”操作,是指培训者在进行培训实操时,应守候专业学理的诉求,而根据每个受培者不同的心志特性与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生态性的导向。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教师培训工作理念必须转变为探索“研训一体”模式,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科研活动等实践,以训促研,以研带训,研训结合,将艺术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艺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有机结合起来,将培训内容以学科为中心变为以问题为中心,实现生态性的专业成长。

  第四,特型示范。特型示范的内涵包括两方面的范畴:一是根据不同教龄段的受培教师进行层次不同的艺术教育学理示范;二是根据艺术教育理念趋进的教师类型进行不同模式开创的启发引领示范,达到顺向艺术教师培训的核心诉求目标――“引领每一个艺术教师自顺教学”。比如笔者将在北京师范大学为期半年的访学经历建构为培训课程中的一部分,将课程主题命名为《美术教育观念的蒙启》,分别设置分主题为“为什么需要美术教育观念”、“美术教育观念哪来的”、“美术教育观念的形成”、“如何让美术教育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发挥实际的功效”的两课时、两课时、三课时、一课时的“四环节――八课时”培训。

  在“为什么需要美术教育观念”的两课时环节中,主要分为“观念与美术教育观念”与“美术教育目的直接体现”进行编码知识的讲述。一,利用问卷调查、设问等方式,希冀开启个人智慧的逻辑起点、生发维度与宽广延伸,以此对受训者进行美术教育潜能的引导与开发。二,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提出问题“没有美术教育观念的美术教育会是什么样?”,以此引出国内现存的美术教育观念引导下的美术教育实践案例,引导受训者思考自我美术教育观念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匹配程度。最后引导式探讨两个选题:一是“美术教育的顺利、成功开展与实施需要美术教育观念的统摄”;二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够真正成长为完满的人,发展人的理性。”

  在“美术教育观念哪来的”的两课时环节中,主要分为“大师们的智慧”与“每个人创造的集成性创生”两部分进行编码知识与有限编码知识的拓展讲述。前一部分中,着重联系当时的社会整体背景,讲述历史上的学者与大师们的各异的艺术教育观念,如史密斯、杜威、西泽克、罗恩菲德、布鲁纳、席勒、胡适、蔡元培等,以及对当代经典美术教育观念案例的探讨;后一部分中,着重联系当下的美术教育实际问题,如乡土美术、商业美术、网络美术的现实发展,鼓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慧与思维模式,每个从事美术教育的人都应该寻找建立自我美术教育观念的可能与支持学理。寻找自身美术教学实践中的经典或特殊案例,尝试建构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念。

  在“美术教育观念的形成”的三课时环节中,结合自身的访学经历为背景,分为“学术研究”与“不断实践”两部分进行如何构建艺术教育有限编码知识的讲述。在“学术研究”的讲述中,结合自身的访学教育,分析学术研究的信息获取、事象分析以及形成结论的集成过程。一方面,从研究事象的积累人手,强调学术研究是研究者长期多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化合而一的追问与反思的结果。在访学期间根据参加学术活动性质、主题、组织以及目的的不同,进行关于高等艺术教育与基础艺术教育的理念、实施方式、传播策略以及学科现状的多方位的思考。另一方面,提出自我观点的集成的重要性,鼓励受训者不断充实与验证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并给出自身的观点形成逻辑――“事象-观点-观念-主张-思想-理论-系统理论-原理体系”;在“不断实践”的讲述中,注重引导受训者从“探寻实施教育观念的方法”、“逐步形成独立的普适方案”两方面进行自身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如何让美术教育在学校美术教育中发挥实际的功效”的一课时环节中,进行“如何帮助学生成长”、“如何帮助教师成长”、“如何帮助学校成长”、“如何帮助福建成长”、“如何帮助中国成长”、“如何帮助人类自己成长”六个方面的宏观讲述,诸如此类的“特型示范”,不仅是笔者自身的顺向艺术教师培训模式的实施策略之一,更启发了许多受训者在认识艺术教育理念引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探索自身艺术教育理念的促进性、深化实践培训模式的实效性上,有了切实的收获。

  第五,双向交流。双向交流是指在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培训者与受培者、受培者之间的共同建立的培训“教与学”的链条后,根据“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培训者为主、受培者为辅助或受培者为主、培训者为辅,亦或某一受训者为主、其他受培者为辅的双向对话交流。参加教师培训的学员既是学习者,评价者,还是参与者,贡献者。把学习和交流结合起来,同时培训者可根据交流情景、交流频率、交流实效的调研,有效地进行“顺向”链接的调控,为今后的可持续培训教学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交流作为一种宝贵的培训资源,各种反馈的信息、意见和建议都是培训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者提高培训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契机。

  认真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理论,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教师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加强对教师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态度以及师德的教育,使教师形成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不断钻研业务知识的良好习惯,业务能力不断提高,以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为宗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为我校争创校风一流、教风一流、学风一流,做出了贡献。开学初,在教研组活动时,组内统一思想,认识到教学研究是引领教学、提高教学的基础,有了教学研究才能发现新原理、创造新方法,才能指导我们的教学。

  本学期,在狠抓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基础上,配合市、县、镇、校一系列的检查、比赛、活动,加强对体育艺术兴趣小组的指导,在所参加的比赛及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教学和训练的同时摸索教改新路子,在科研教学上创新,并且配合教务处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工作。

  1、加强教研组的备课工作,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在教案中设计到课的细节,要求以详案为主,教案书写要认真,明确教学目标,要突出重难点,并组织全组教师统一听课。

  认真学习、贯彻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新的思路和精神,注意对照新旧课程标准异同点,切实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脉络,为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狠抓常规管理,定期对教研组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听课笔记等资料进行检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3、抓好兴趣小组和校队的培养和训练工作,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发现艺术人才,学校面向每一位学生积极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成立了艺术团队;组建舞蹈、合唱、二胡、三枝花、横笛、电子琴、电脑绘画、儿童画、书法、中国画等艺术兴趣艺术小组,艺术老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活动与竞赛,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一曲曲动听的歌声、一个个优美的舞蹈,凝聚了艺术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

  通过举办艺术节,对职工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格调高雅的文化氛围,人和人本、至高至远的氛围,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推动我段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成立段首届文化艺术节组委会,负责本届文化艺术节活动总体设计以及文化艺术节活动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工作。具体组织实施由组委会秘书处负责,秘书处设在?。

  1、各车间(公司)、科室要高度重视本次文化艺术节的工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该活动的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的积极性,使职工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以确保整个文化艺术节的活动质量和效果。

  2、做好本届文化艺术节的舆论宣传工作,各车间要加强活动宣传,组织专门力量对相关活动情况进行生动及时的对外报道,认真挖掘和大力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要及时通过宣传阵地活动信息,营造浓厚的氛围,展示我段职工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和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3、各承办部门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活动前宣传到位,广泛发动;活动中严密组织,有条不紊;活动后认真总结及时汇报活动情况。

  4、各承办部门应按照组委会的要求组织活动,并及时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如遇困难可提请组委会协助解决。

  5、各车间要广泛动员和宣传,认真组织职工按照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和有关要求,集中报名,积极参加比赛,力争比出风格、赛出水平、展示形象。

  6、各承办部门要设计开展好承办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活动方案请于 月 日前报送艺术节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备案。

  1、本届文化艺术节比赛项目设一、二、三等奖若干。比赛项目列入文化艺术节总分,所得分值按一、二、三等奖依次为3、2、1分计,计入总分。

  3、综合车间参加项目、自办项目得分情况,评出3个优秀组织奖。计分办法:总分=比赛项目得分+参加项目得分(每人每项1分)+自办项目得分(有自办项目得3分)。

  战术运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尤其是在高水平比赛中,往往是在细 微的差距上取得胜利,在决定运动员成绩的其他因素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比赛战术制定是否 成功,战术水平和运用能力对比赛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取得理想成绩的重 要因素。随着艺术体操项目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日趋接近,仅仅依靠技 术发挥取得高分的空间逐渐缩小,因此,战术的设计和运用在艺术体操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 中成为高度重视的领域。

  1.1 研究对象 以国家艺术体操队集体项目运动员参加第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战术设计与运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运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各类体育学术期刊、杂志、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学等相关学术文献的查阅与分析 ,为艺术体操战术训练及竞赛战术的理论体系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针对艺术体操项目战术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我国艺术体操专业领域的专家、艺 术体操国际和部级裁判员、艺术体操部级和高级教练员以及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等 有关专家共计30位进行访谈。

  1.2.3 个案分析法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战术应用的 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 理。

  2.1 合理战术方案的设计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的作用 运动员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取得理想的名次,是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影响运动员 比赛成绩的因素包括:运动员自身具有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参赛对手具有的 比赛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三点。

  参赛运动员和其支撑系统(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在较大程度上能 够可控的只有“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能力及在比赛中的发挥程度”。运动训练学中运动员的竞 技能力构成及其在比赛中的表现(图1)。

  综上所述,根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就中国艺术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组在北京奥运会中 取得优异成绩的因素进行专家访谈,得出结论:具有突出贡献的因素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 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伤病的治疗和恢复、训练保障系统的支撑等,统计结果(图2)。

  根据艺术体操项目的特殊性,通过多年来艺术体操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实践总结,并请本领域 的专家进行分析,得出

  作者简介:谢莹,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结论:提高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比赛成绩的促成因素内容广 泛,细则深入。根据专家权重分析结果及成功备战2008年奥运会训练实践流程的实证,战术 设计及应用已达到同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同等重要程度的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艺术 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组取得了全能银牌,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历届奥运会比赛名次(表1) 。

  出版社,2006改制图2 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成绩提高因素 表1 中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历届奥运会名次统计

  比赛名称名次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五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未入围决赛2004年雅典奥运会第六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名从表1数据可见,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 目运动员这一成绩的获取改写了中国艺术体操的历史。在专家访谈的过程当中,艺术体操集 体项目组教练员都曾指出,战术设计及成功运用是运动员和教练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智慧体现 ,是取得比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致力于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已经获得的竞技能 力,制定合理的战术方案,是大力发挥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的迫切需求。

  2.2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构成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构成与一般项目竞技战术构成相同,包括:战术观念、战术指 导思想、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形式、战术行动、运动员竞技战术构成及内容(表2)。

  从表1可见艺术体操运动员比赛战术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战术观念形成、战术指导思想 的确定、战术意识的培养、战术知识的积累与教练员、运动员的竞赛经验、知识结构、认识 特点和思维方式密切联系,与艺术体操竞赛环境、评分规则的变化息息相关。战术观念、战 术意识、战术知识的训练应该贯穿运动员整个训练过程,与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心理、智 能训练紧密结合。战术指导思想、战术形式和行动的确定应该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提出,与 比赛具有高度的即时性关系。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训练过程有着明显的专项特征,依 赖于运动员日常训练积累的战术能力,只有在基础训练阶段培养扎实的战术运用能力,运动 员才能在复杂、艰苦的比赛环境中,及时准确的观察场上的现时情况,随机应变、迅速而正 确的决定自己的行动,与场上其他运动员协同配合处理好各项决定比赛成绩的因素,表现出 期望的竞技水平,实现比赛目标。

  构成 内 容战术观念对比赛战术概念、战术价值功效及 运用条件等进行的认识和思维后产生的观念。对战术的设计、计划、实施具有导向意义战术指导思想在战术观念的影响下,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活动准则 。是基于战术规律认识基础上对行动的规范或模式,是战术活动的核心竞技战术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的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 思想活动过程战术知识是指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包括对专项战术运用的原则与 战术形式、战术发展趋势、比赛规则对战术运用的制约的了解和把握。战术形式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形式和结构的行动方式战术行动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取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注:依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制。

  2.3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运用实例分析艺术体操项目的战术运用多表现在技术编排时的扬长避短和动作的合理布局方面,比赛 场上的战术运用往往被人忽略。在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艺术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的教练 员和运动员及所有工作人员针对此次比赛的情况,制定了详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强的战术 方案,最终实现了战术运用的“天时、地利、人和”,超水平完成比赛套路,充分发挥了集 团竞技能力,获取了集体全能银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国家队设计和运用 的心理战术、技术战术、战术等经实践证明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在艺术体操常规比赛中值得借鉴。

  2.3.1 心理战术心理因素的对运动员技术发挥的影响会随着比赛的临近而越发重要,优良的心理稳定性 和心理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积极对待比赛,超水平发挥的基础。心理训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 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 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运动员心理战术的运用是对运动 员 比赛中心理过程施加影响,进而帮助运动员从容、理智的完成比赛动作。中国艺术体操队集 体项目国家队参赛时运用心理战术(表3)。

  战术行动 内容自我暗示调节我是一名普通的运动员,我在参加一场普通的比赛主要对手比赛失利,有 可能实现成绩突破时稳定自己的情绪语言提示上场前3 min,教练员的语言提示(如:稳一点、压住、果断),队员间的相互鼓励队长做最后的总结,喊出强信心的口号(如:相信自己,相信对方, 加油)比赛中心理的一时控制不当,足以使训练的千日苦心付诸东流。实践证明,参赛前制定一套 详细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战术方案,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建立和保持良 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比赛成绩的可靠保障。

  2.3.2 技术战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参赛技术战术,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应对比赛中技术方面的突 况,部分技术战术实例(表4)。

  战术 行动内容临场战术赛前临场的安排与规划控制器械准备:专人负责保护与整理

  化妆及上场前的最后整装节奏战术固定的时间控制与上场前最后的节奏把握临赛前把握节奏,程序化准备活 动

  实现运动员最终全力完成3-5套成套动作后上场完成战术成套动作完成过程出现差错器械出界及处理方案

  音乐中断或成套结尾时原动作与音乐不符合的处理方案 制定运动员技术、战术需要充分考虑到比赛前和比赛中可能发生的每一个问题的细节, 做出相应的对策,增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信心,实现无论发生什么意外事件,运动员都能沉 着、冷静的按照事先策划的技术战术方案进行处理,做到有备无患。从表4可见,艺术体操 集体项目国家队参赛前制定了周密的技术战术,按照竞赛规程的时间和节奏举行模拟比赛, 采用程序化的准备活动模式,使运动员建立稳定的生物适应;多次模拟在比赛中协作配合出 现的问题并设计备用方案的计划,保障了运动员在比赛场上能够集中全部注意力完成动作。 根据运动员及教练员的训练比赛实践和研究,最终全力完成3-5套成套动作后上场正式比赛 ,是调动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临界训练负荷。这一结论有力的证实了中国国内比赛时一些 教练员以保存运动员体力为依据,在比赛前仅安排运动员进行单动作练习的不合理性。

  2.3.3 战术区别于艺术体操队队内力量实现的战术,本文将借助艺术体操队以外的资源实现的战术 行动定义为战术。艺术体操国家队集体项目组比赛战术设计实例(表5)。

  名称战术行动激励战术在入场时固定的加油口号(如: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好样的……)环境调节战术在重要难度之前保持安静,使运动员保持冷静,在每个协作 成功之后呐喊,增强运动员自信心中国艺术体操队在比赛时安排了专门的负责人带动在 场观众组成临时啦啦队,在运动员入场时喊出固定口号,如:“中国队加油,中国队好样的 ”等口号,按照运动员入场节奏打出整齐的节拍,帮助运动员调整技术状态;在重要难度之 前引导观众保持安静,使运动员充分的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完成。在每个协作成功之后整 齐呐喊,以鼓励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兴奋性。整个战术安排充分发挥主场作战的优势效应,运 动员们精神饱满的完成比赛动作,最终实现了比赛目标。如果没有人正确的引导,可能会有 热心的观众在运动员需要净化心绪完成动作时突然叫好,而引起运动员改变了动作性质,导 致运动员间的协作失利。可见,在艺术体操比赛中战术运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是运动员 成功参赛的可开发领域。所以,比赛中应针对本项目比赛前和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和各种可能帮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情况,策划具体对策,动员一切可能的因素,做 好全面充分的准备,以顺利完成比赛目标。

  1) 战术设计及运用是艺术体操集体项目运动员和教练参加奥运会的智慧体现,是取得 比赛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 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战术训练过程具有明显的专项特征,比赛战术的运用是运动员决 定自己的行动,与场上其他运动员协同配合处理好各项决定比赛成绩的因素的保障。3) 参赛前制定科学性强、有针对性的心理战术方案,可以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在比赛前 和比赛中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 在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比赛中按照竞赛规程的时间和节奏举行赛台训练,采用程序化的准 备活动模式,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设计备用方案,能够保障运动员在赛场上集中注意力完成 动作。5) 战术设计是保障运动员成功参赛的可开发领域。

  [2] 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科学训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出版社,2008.

  [4] 姚家新.竞技战术与孙子兵法及其哲学、心理学基础[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 3,34(5):5-10.

  2009年8月2日-8月9日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的“高等学校环境艺术专业青年主干教员高级研修班”,本次会议盘绕从环境艺术设计的根底理论讨论,环境艺术设计的前沿动态交流,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理论与理论研讨,环境艺术课程教学法交流与研讨。环境艺术专业在高校开设仅有一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个培育过程中,随着市场的变化,对人才的培育也在相应的调整。分离自己这几年的教学经历,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理论环节如何展开,理论教学的方式等停止一些初探。

  目前国内高校正实验教学的认识中,从学科角度分为文科和文科,以为实验教学是理工科专业所具有的,文科不具有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科学实验的三要素为实验者、实验手腕、实验对象。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定义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员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设备和资料,经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惹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察看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学问或考证学问的教学办法”。目前文科的实验教学中多以理论学问传授的信息传输构成的理论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课堂和实验教学课堂,国内的艺术教学也是理论课堂和理论课堂相分离的方式,并没有划分该课程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这是由长期以来“重文轻技”的思想,以为学问主要靠读书取得,长期的封建教育目的主要是以培育官吏为根底等影响,从实质上缺失理论教育和实验教学的根底。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实验环节主要是校外的设计理论,短少沟通的环节,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封锁教室里停止。

  国外教学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以为教学是信息的双向传送。工业反动之后,机器消费请求人的智力和膂力两方面,使教育与消费劳动严密分离,教学的方式和办法也有了新的变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完成个人的全面开展的作用,不再把教育单纯看作是一种手腕,是到达某些目的(技艺、取得各种才能、经济目的)的必经之路。文中提到教育盘绕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四个局部,在这个过程中控制认识的手腕,如何教会学生理论他所学的学问,顺应将来工作,学会与别人一同生活,构成一种独立的、富有批判肉体的思想意义,培育本人的判别才能和处理问题的才能。

  教育部对人才培育形式培育的相关文件中,提到人才培育形式变革的重点是要增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特备是创新才能和理论才能的培育。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形式以教员为讲授理论学问为主体,教学内容依附于理论教学,大多数内容是理论教学中的原理和办法的学习,较少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教学,学生被动地依照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步骤学习学问,学生对学问的学习偏重在学问点的记忆,处理理论问题时短少剖析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思想锻炼,疏忽了当前社会大环境下对学问的控制和应用。

  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实验课互相分割,相对独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理论项目。在较少的实验内容中,过于技艺化,学生的思想局限在技艺的控制,对本专业范畴创新才能的培育不相符,在实验中也较难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明性。

  人才是第终身产力,创新型国度建立的中心具有创新技艺的优秀人才,创新型优秀人才具有创新的认识、思想、技艺。上过美国Science封面的一名著名教授以为,创新成果的产生,无论是理论成果还是技术成果,都需求实验设备的支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李廉水以为实验室是建立一流大学的根底。从侧面上表现了,实验教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理论性教学是经过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的社会理论活动,使受教育者取得学问和技艺的教学活动过程。实验教学注重学生才能的培育,在实验教学中设置多个环节的理论与探究,学生可以完成系统的锻炼,有利于学生实战才能和职业技艺的进步,与社会、行业接轨,并激起学生创新才能的发挥。实验教学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中心。

  专业实验教学必备的三个环节,即:目的定位——手腕选择——施教控制。目的定位:预设学生应该控制的某项学问技艺或工作办法的定位;手腕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是经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授技艺和办法,不是说教式传授;施教控制:教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设计,严厉的课程设定,需求一个发散式的联想思想和紧密的逻辑把实验推升到相应的高度。实验教学在学校培育人和教学工作中的位置来构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统筹气氛。

  环境艺术专业方向是艺术设计专业下开设,请求具备艺术设计的素养、建筑技术学问、环境处置、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才能。在人才培育上入手才能较强,成为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尤为重要。

  1、范例展现教学的展开,“范例”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原译为”好的例子“,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Wagensdenin)以为范例展现是向学习者展现优秀的作品,并希望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到达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者能够对范例作品停止仿效。如室内设计课程理论环节的锻炼,从空间构成设计、住宅设计、寓居空间、餐厅空间设计、快题设计-家具、快题-照明、毕业设计等,在停止计划空间设计中,请求学生完成空间的设计和表现,教员在停止理论锻炼前提供优秀的设计计划参考和学习任务,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比方教员在空间设计前先展现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请求学生认真察看案例,并剖析空间设计案例在功用分区、主题定位、元素运用、尺寸设计、表现技法等学问的表现,然后由教员引导学生停止剖析和讲解,以案例参照细致讲述完成一个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所具备的条件,在学生分阶段汇报计划过程,其中有自我评价、同窗互评、教室评价,汇报完之后总结本人的表现,并深思理论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改良的办法。

  教学前的希冀和引导,依据本次理论环节的教学目的,分离学习者目前的学问构造表现,依据将要到达的学习任务,选择优秀的作品案例或者让学生本人搜索优秀案例,在案例停止演示时,对范例内容和参考规范阐明停止恰当的解说,突出理论环节的重点和难度,明白学生在理论中到达的希冀目的,指引学生考虑,依据案例深思来调控学习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习者经过剖析提炼出案例的特征,让学生明白预期学习到达的结果,对在完成理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沛的准备。

  教学中行为中深思,引导学生在理论过程中的深思,在过程中对学问构造的完善。经过阶段性的跟踪,为学生提供各种协助,如及时对呈现的错误停止纠正,学问点的解说,定位的明白,表现的精确等,并记载学生的学习表现。

  教学后行动后深思,作品完成后学生依据参考案例的规范请求,停止自我评价、同窗之间的评价,教师依据自评、同窗互评、学习目的和任务、学生的条件等,对学生成果做出总评,学生依据同窗、教师评价结果,总结本人的学习表现,深思在理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良的办法。

  在教学中起到的深思作用有以下几方面:案例展现明晰明了地展现计划设计成果,能够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引导空间设计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材料搜集、学问点的学习、对计划的评价标注提供明白的参考。有利于学生育成独立学习考虑,探究办法的学习方式,启示和拓展学生的思想,对创新才能的推展和提升有进步。

  2、展开情节教学设计,乔纳森以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以问题驱动学习,不是先从理论或准绳动身再做一些问题处理的练习,运用有趣的、投入性的、真实的问题,协助构成学习者的问题认识和主人翁感,驱动学习者到达目的。让学生在课程锻炼中,感遭到学习本专业的兴味,同时也从课程锻炼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从问题中学习。韩国的李少金教授把大学教育的基本目的看成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玩,怎样去游戏,从中找到设计的回归乐鱼体育。从文娱和游戏中学习,从中找到与建筑、设计相关的信息。在环境的体验教学中,假如么有环境体验,不能跳到同窗的心情、构成信息互动的环境体验气氛的话,这个课程仍然不能到达实验性的效果,关键是教员能否控制环境体验中的运转节拍,什么时分需求点到关键上,在适时把理论停止总结。

  3、专业课程学习,“做中学”的教学观念。“做中学”的教学理念,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教学中设置“做中学”的形式,教学中展开“工作坊”的教学方式(“工作坊”的教学,学校提供实验场地,指导教师担任工作坊的运作,包括课程教学,参与理论项目的设计,一定学分的课程修读,合格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分)。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实验环节中,比方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把工作室作为学生理论学习的课程平台。在课程练习课堂中设置环境体验教学,前提是教师在任课前要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设计过程的讨论,把设计过程汇报出来,教员控制环境体验中教学环节的节拍,并停止最后的总结,从而到达实验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同院校的交流,一同完成“Workshop”的项目设计。“工作室”的教学理论环节有利于进步学习理论、学习兴味。同时关于教员而言,更好地参与到理论中,理解目前行业动态。

  4、课程学习与行业竞赛相分离,入手才能的培育。马清运教授在2009年高等学校环境艺术专业青年主干教员高级研修班提出作为设计师,要处理他人给的问题-最低级的;本人发现的问题-设计师开掘出的问题;本人发明的问题—让更多潜在的问题暴显露来。而这三个阶段的阶梯性专业程度,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达不到的。中央美术学院肖勇教授倡议在教学中多鼓舞学生参与竞赛、竞赛、多看展览,让学生有参与感,拓展学问。请求学生改动的学习态度,从跟教师学,到放开去学,学会怎样学习。

  近10年来,国内体育院校纷纷成立体育艺术系,着力培养体育艺术人才,并逐渐形成一些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合理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社会发展需要、学生个性需要等综合因素下的产物”[1]。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个案,对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典型理念、培养内容、构建步骤和实施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培养工作提供参考。

  体育艺术人才是指具有体育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并获得专业学历的人才。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指在一定办学条件下,为实现目标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包括课程体系、教育途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几部分。本文所讲的体育艺术人才是指由体育院校培养的、兼具体育专业特长、具有体育艺术项目表演、设计、编排、组织和指导能力的学生。根据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和2001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精神与要求,体育院校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发展体育多元化、社会化的需求,为建设多学科、多门类、高层次的体育大学纷纷增设了艺术类专业[2]。

  纵观体育史可以看出,体育发展离不开艺术;纵观艺术史也可以领略到,体育活动的发展可以促使艺术的升华[3]。从体育教育功能拓展与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内涵挖掘思路出发,本文提出了体育艺术人才“理念群”渗透与互动的培养理念:(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即关注大学生生活质量、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2)“快乐健康”理念,让学生在快乐中实现自我、享受运动所带来的激情和愉悦;(3)“文化反哺”理念,即大学生需要多维健康、高品味文化的哺育滋养;(4)“创新开拓”理念,即体育艺术类项目只有不断创新开拓,才能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5)“开放兼容”理念,即积极借鉴其它项目推广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国际国内合作;(6)“前沿时尚”理念,即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突出其前沿现代概念,从教学各环节展示其内涵,提升至引领大众健身活动的人才培养高度。

  从社会需求和项目本身发展都可以发现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从社会需求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和大众欣赏品味多元化使得大众需求多层次。而体育艺术类项目中具有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特点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多元需求;从项目本身发展看,体育艺术类项目注重自我完善和个性展示,其时尚性、积极性、极限性、表演性和互动性的特点非常突出。从体育市场发展来看,体育表演行业需要相关从事体育艺术类相关专业设计、编导和组织人才。因此,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培养必须是具有表演编导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方式必须突出实用性和指导性,才能满足社会和项目发展的需要。

  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从事艺术体育工作高素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要求:熟练掌握体育学、教育学和舞蹈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体育表演与形象塑造的设计、组织及体育表演艺术编导等工作 实行学分制,修业年限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提前修满规定的学分,可提前1年或延期毕业,毕业生符合条件者授予教育学或文学学士学位 主要以体育学、教育学、舞蹈学等为主干课程,包括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艺术学概论、美学原理、公共礼仪等主要课程 学校或运动队的教师或教练员、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和指导者、时尚机构专业艺术团体演员、企业公司形象代言人;电视、电台等节目主持人或文艺编导等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专业人才培养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总的来说,具有较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掌握有关体育艺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体育艺术类项目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相关运动技能;了解体育艺术创作和理论的现状与发展动态。在运动技术水平实践和指导方面,要求学生达到相当于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一级裁判员以上水平,非奥项目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方向要在全国及省级比赛中获得前6名,模特方向要参加如CCTV、南方新丝路和美在花城等一些国家和省市文艺比赛并获得较好名次;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和素质;在技能应用方面,要求达到高品质示范、讲解、编排、指导的要求,作为实践指导的表演或比赛队伍在省市比赛中能获得较好名次。

  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体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宜定位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从事艺术体育工作高素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熟悉表演学理论和体育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当代体育表演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体育表演与形象塑造设计、组织及体育表演艺术编导的专门人才。2)细化体育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实用性,保证专业方向具有典型性,突出以体育为根本、艺术为特征,构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社会评价体系。3)制定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定专业课程时数、学分,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合理比例,在任选课程的开设上要加大开放自由的程度,鼓励并增加每学期参加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及学分。

  “体育艺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决定了体育艺术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体育艺术人才突出“以体育为根本、艺术为特色”的原则,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增强能力为目标、结合实际为纽带、提高质量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在开设必要的体育、艺术概论和多种艺术欣赏课的同时,加强体育艺术体验和实践内容,通过多种艺术实践活动培养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和艺术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拓展,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积极引导教师角色转换和努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课程中的地位等关系。

  通过学习――应用――总结――创新4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用结合、练赛结合、供需结合”课程特点。创建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减少或减轻部分运动专业课程,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田径、武术等,增加相关特色的课程,如增加艺术类的课程,包括艺术概论、体育美学、音乐欣赏等;增加操作性的课程,如多媒体课件制作、体育绘画等;增加休闲体育的课程,如休闲体育理论、部分休闲体育项目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改革首先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突破旧的框架,拓宽思路,摒弃旧传统和陈旧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根据专业特点和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对实践项目、实践内容进行删减、补充以及重新组合,组织人员制订新的教学大纲和实践课程方案,编写实践教材,完善教学文件。在教学方式上,改被动实践教学为主动实践教学。改变单一的实践形式,适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是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和发展载体,也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因此,体育院校要密切结合实践不断开发推广各种实用型教材。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系创编健康活力健身操(有氧、拉丁、搏击)、大众健身操推广套路、中国高水平员健美操(男女单人、混合双人、三人等)、社会休闲健身系列套路等30余种;制订《2006~2009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规则》,建立了啦啦队全国推广规定套路(中学、大学各2套);独家开发体育舞蹈“校园青春集体舞”示范推广套路,健美操、艺术体操等相关竞赛规则和竞赛操作模式、评判员系统、教师培训模式、教材等,上述项目开发内容、规则和竞赛操作模式沿用至今。

  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中还存在师资配备、结构优化、能力培养、品牌发展4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构成、学历结构更为合理。在体育艺术专业建设中广州体育学院

  的教师队伍注重对运动健将、世界冠军技术型教师的培养,目前这类教师占总数的60%,且70%已获得硕士学位,为复合型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扩大了人力教学资源上的优势;2)优化专业结构方。

下一篇: 乐鱼体育体育艺术节活动方案范文
上一篇: 乐鱼体育体育艺术节活动方案大全(十五篇)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